小时候钓鱼什么都不带,只带鱼钩,鱼线,到钓点就地找竹子,水面找泡沫做漂,钓饵就地挖蚯蚓,有没有一样经历的?
以至于到现在,我依然非常喜欢使用自制的竹竿钓鱼,冬至前朋友借走我的竹竿至今未还,后说鱼钩挂底,断竿了。现在想再造一根竹竿等待钓春滩。
翻看网络上关于自制鱼竿的文章,虽然十分精美,但是工序复杂。于是我把这种工艺简单,周期过程耗时短的自制竹竿方法分享给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相互学习。
1、选材:冬天选择直、长、竹节和每节杈枝密实,竹壁很厚,直径15毫米以下的品种。比如,斑竹、水竹或苦竹做竿体,因为冬天竹子处于休眠状态,停止或极少吸收水分,这种竹子做鱼竿不易生虫,有很好的恢复性,且耐用。
2、整理定型:材料弄到了,后面的工作就是整竹子,要让它成直线,需要定型。我先把竹节多余的枝去掉,用菜到刀背轻轻地敲,到达尖断时,更加小心,弄不好就断掉了。整理枝、节完备,修平节疤。
第二次整型:熏烤用煤油灯,熏烤时不断转动和前后移动,直到竹子表面"出汗"时为止,切忌在一个点熏烤过久,避免烤焦。每烤一个关节处都必须拿起来用眼睛瞄一下,不直,就继续烤,乘着余温,扭一扭竹子,然后马上回水一下,让它冷却。难烤难扭的是大节的地方,不要用力过猛!所有烤过的地方,均会留下有节奏的黑斑纹,因竹油的作用,那黑斑不会掉色,煞是好看!再将毛巾放入浓盐水,在竹竿上反复涂擦。这样可以提高竹子的抗老化程度。
3、拉直:把满意的成型杆第一节用绳子吊起来,大竹节朝上,底部吊1公斤-2公斤的坠物,绑在某个能见太阳的地放,作用是利用地心重力,始终拉住竹杆,不让它变型。坠物时间一般半年,待竹子于透后就可以了。那竹杆就由绿变黄,由湿变干,由软变硬。取下来就是漂漂亮亮的鱼杆了。
要是你想让竹竿变得更精致漂亮,还需要通节,上漆,绑手柄。最后,带着自己用竹子做的鱼竿钓鱼不但很有成就感,而且中鱼时每个动作都会丝毫不差的从竿稍传到杆把再传到你的手中,简直是一种享受,妙不可言。缺点就是不好携带、适合就近垂钓。
钓鱼的当然是饵料最关键,根据不同的鱼种,选择不同的饵料,在野钓中,没有明确的鱼种,那么就以通用型饵料,适合大众化的鱼类(任何鱼种),那什么样的饵料才是大众化的饵料呢?1、蚯蚓在里野钓中,鱼的种类不确定,没有目标鱼。饵料可以用蚯蚓,蚯蚓是钓鱼界公认了的通用饵,蚯蚓的味道浓,蚯蚓的味道在水里传播速度快,
关于立漂调漂呢,很多高手啊大师啊都有教程,还有很多拿漂桶教学的。有的方法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懵。个人理解到最后,还是返璞归真,用自己最初调漂方法…半水带双钩子线调漂。正常野钓情况,子线一般很少换,目标鱼是不确定的情况下,都是大小兼顾子线,遇到大物十有八九全凭运气,概率特别小,基本上目标鱼也就是从小杂鱼
我发了把朝天钩运用在台钓中的内容之后,有一些钓友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有赞同的 ,也有不同看法的。其中有两个问题反馈的比较多,一个问题是,说不调漂,怎么还是要调整铅皮,这不还是要调漂吗?另一个问题是,在台钓中使用朝天钩的钓法,与台钓双子线加铅钓法不是一样的吗?这两个问题非常好,我感觉有必要把这两个问
最近居然大幅度降温,原本春暖花开,居然降温接近20度,大风大雨,还有雨夹雪。不过就算这种天气依旧有朋友外出钓鱼,居然钓的好不错。看来毕竟到了仲春时节,鱼需要进食,虽然降温依旧挡不住鱼类“吃货”的心。最近气温大幅度降低,特殊时期一定要注意保暖,很多地方进出都要量体温,这时候可千万别感冒了,羽绒服还是应
钓鱼的时候看到很多钓鱼人都带着各种颜色的钓鱼偏光镜,钓鱼偏光镜真的有用吗?有各种颜色的钓鱼眼镜又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钓鱼偏光镜有用。钓鱼的时候经常要长时间盯着鱼漂,有时候水面反光,这时候佩戴一个偏光镜要看的清楚的多。而且人在长时间用眼,水面各种杂乱的光线对眼镜的刺激,很容易使眼镜疲劳。
单饵调漂是一种适合野钓钓底的调漂方法,挂双饵后可以保证单饵到底,特别适合轻饵调漂。1、和普通带钩调漂一样,挂重铅找底后,将浮漂下拉一个子线加20cm的长度,半水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2、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一颗鱼饵,此时会发现浮漂往下沉,反复多次修剪铅皮,直到浮漂在一颗鱼饵
前言:这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滑漂钓法的组成与运用,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没有接触过此钓法或者想学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钓友们很有帮助,文章讲的比较详细(字数多),希望各位耐心看下去。另外本文偏向基础教程,如果你对滑漂钓法非常熟悉或有相当充分的经验,就无需再浪费时间观看,要是愿意可以直接滑到底部留言说一说
秋天,又到了钓比目鱼的时候了。比目鱼俗名“偏口鱼”,常见的比目鱼大致有以下几种:舌鳎、牙鲆、肉鲆、小嘴儿、长脖儿、石礓子、花斑脚等。比目鱼为海水鱼中的一大类,我国海域比目鱼有数十种之多,大连近海常见的有牙片(牙鲆)、石礓子以及小嘴儿等,大连钓友习惯称它们为扁扁鱼、牙片鱼、鼓眼子、偏口鱼等。比目鱼属冷